2022-09-02

【募輔9月號】 輔醫整合性呼吸照護傳愛計畫

  • 分享至:

輔醫整合性呼吸照護傳愛計畫

呼吸重症組曾淇瑋醫事組長 募款室陳筣琪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開院已四年多,服務新五泰等地居民,擔負該地區基本醫療保健及急重症醫療。其中內、外科加護病房服務相當多病人,推估加護病房床位全部開設完畢後,每年可服務超過1,000 人以上使用呼吸器的病人,但並非每位都能順利脫離呼吸器,依據國內外文獻顯示,長期使用呼吸器定義為插管使用呼吸器大於 21 天(每天至少 6 小時),而發生的比率大約是所有使用呼吸器病人的 15%。  

  針對此類呼吸器困難脫離之族群,健保局在垂直及水平整合的照護模式中,為使呼吸器依賴病人獲得更完善之照護品質,特別訂定在第二階段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Respiratory Care Center,RCC)照護模式(註 1),除持續執行呼吸器脫離計畫及維護病人基本生理功能,對於意識清醒之病人,協助給予營養支持、心理之照護,增加自我照顧能力,助其早日返回社會及家庭。

  

  目前在院內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病人在住院超過 21 天只能下轉至外院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無法在同一處持續訓練脫離呼吸器,未來成立 RCC 即可藉由完成的垂直式照護,實踐天主教醫療傳愛精神與全人醫療的精神,給予病人更全面的照護。

  傳統 RCC 配置僅讓病人於病床上執行一般治療訓練或執行部分床邊運動,本院已於加護病房階段就採多元治療訓練模式,如平板教學、床邊復健、吞嚥訓練等等,來幫助呼吸器困難脫離之病人,現行照護雖已獲病人與家屬肯定,但我們仍致力於提升醫療品質,預計引進結合科技之智慧復健系統,建置特色呼吸重症照護醫療,更能擴大照護民眾健康與照顧地區貧病弱勢族群醫療。

 

 

註 1:使用呼吸器病患之醫療採四階段:1. 加護病房 (ICU) 2. 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 (RCC) 3. 呼吸照護病房 (RCW) 4. 居家照護(HOME CARE)

希望的航道

呼吸重症組曾淇瑋醫事組長

  還記得是在過年前一天,急忙趕搭高鐵返鄉,手機卻響個不停,「學長,有一位病人目前住在新北某家醫院,家屬很焦急地想找呼吸照護的醫院!」,雖然知道醫院未設立慢性呼吸照護病房,基於關心還是將對方聯絡方式留下,沒想到也牽起了一段跨院區的情誼。

  「您好,我是輔大醫院的呼吸治療師淇瑋,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嗎?」,「您好,是這樣的,我父親前幾日無預警地倒下,醫生說我父親不會好了,請我們過年前一定要轉出,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無法收治…。」電話一頭傳來哽咽的聲音,這樣的情境對兼任個管師的我毫不陌生,在現行健保體制,許多家屬可能在該院主治醫師要求下,必須趕緊尋找下一個照護單位。

  安撫家屬情緒後繼續詢問,才得知病人心臟曾驟停一段時間,很高機率不會再甦醒。與家屬解釋後續照護方向後,立即撥電話給全年無休的內科加護病房劉偉倫主任,主任得知現況,爽快地回覆說:「就來吧!辛苦他們了,看能不能幫家屬跟病人多做點什麼!」住院治療期間聽著家屬訴說著自己的父親當初是如何在毫無預警時倒下,接連的噩耗又一次次重擊家屬的心,然而還未消化複雜情緒,忐忑著父親是否沒有復原可能時,就得面臨抉擇是要放棄家人或轉到陌生的環境繼續照護,可以想像內心有多麼徬徨無助。

  在歷經 21 天的治療,病人下轉至外院慢性呼吸照護病房,醫院算是完成階段性照護。在治療期間無數次家庭會議向家屬解釋病況,團隊們總是耐心地一一解開家屬的心結,其實有時放不下的是一段時光,意外來的突然,未演奏完的生命樂章嘎然而止叫人措手不及。

  我們的工作如同燈塔一般,不僅是治療病人,更重要的是撫慰家屬取得內心平靜,並放下遺憾才是身、心、靈全人照護,在最徬徨無助時指出一條希望的航道。如今本院開始推動區域聯防、落實分級轉診制度,在過程中,其中最珍貴的收穫,我想是來自病人及家屬真摯的回饋。

 

重「新」開始 歐爺爺的162 天抗疫路

呼吸重症組王雅萱呼吸治療師

  還記得去年 5 月中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臺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嗎?當時每天守著下午兩點的記者會,祈禱疫情趕緊獲得控制,回歸正常生活,但事與願違,等來的是越來越多的確診者,越來越多的死亡人數。

  而其中一位確診者就是在輔大醫院對抗新冠肺炎 162 天的歐爺 爺,對他而言是段深刻難忘的時光,81 歲的歐爺爺與歐奶奶鶼鰈情深,歐爺爺身體硬朗,平時照顧歐奶奶生活起居、陪同就醫洗腎,也因此意外染疫送入本院。因歐爺爺呼吸困難、呼吸衰竭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期間,好幾次發出病危通知,但靠著團隊的努力與歐爺 爺堅毅不拔的意志力終於渡過急性期,但因為呼吸器脫離困難,住 院兩個月後開刀進行氣管切開術,開始漫長艱辛的復健療程(註 1)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歐爺爺好不容易度過最危急的狀況,但元氣大傷、四肢無力導致呼吸器脫離困難,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健康,指揮中心建議確診新冠肺炎病人以原地收治為優先,醫院也組成復健團隊(註 2) 幫助歐爺爺脫離呼吸器回歸正常生活。

  在隔離期間歐爺爺有很長的時間沒辦法見到家人,也不能用嘴巴表達想說的話,更無法隨意下床活動,處在極為封閉的環境,導致歐爺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幸好有熱心的護理師與關懷師耐心照顧,把歐奶奶及兒孫們的照片貼在床前、藉用視訊會客讓歐爺爺與家人見面、播放廣播及連續劇滿足歐爺爺和外界連結的需求;語言治療師在歐爺 爺 氣切後細心 教導發聲,經過一番訓練後歐爺爺特別要求錄製影片唱歌給家人聽,讓家人放心;在使用呼吸器四個月後,終於成功脫離呼吸器,下轉至外院護理之家持續復健。
 
  輔大醫院有優秀的急重症團隊,對於復健長期照護亦有一定成果,可惜尚未開設亞急性或慢性呼吸照護病房,呼吸器脫離困難的病人只得依照健保規範下轉至外院慢性呼吸照護病房持續照護,像歐爺爺這樣能在本院完整長期照護的病人並不多。有鑑於此,本院開始規劃開設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培養照護團隊,期許未來能提供更完善的垂直性醫療健保整合服務。

註 1:在健保署訂定的「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流程」中,插管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在脫離急性呼吸衰竭後,如果尚未脫離呼吸器則需要下轉到亞急性或慢性呼吸照護病房繼續復健、持續呼吸訓練直到呼吸器脫離成功。
 
註 2:由內科加護病房劉偉倫主任統籌團隊-呼吸治療師擬定呼吸器脫離計畫與呼吸復健運動、物理治療師搭配器材進行四肢復健運動、語言治療師教導氣切發聲訓練、護理師悉心陪伴照顧、關懷師給予鼓勵,團隊成員各司其職發揮所長才能有此成果。

★捐款支持呼吸治療團隊 整合性呼吸照護傳愛計畫

★完整刊物連結請點選:募輔9月號